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待充电的新能源车队越来越长,而车主的脸上却不见了往日的焦躁。这一悄然变化,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产业变革与用户心态转变?
曾几何时,续航焦虑如同悬在电动车车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次远行都是一场心理与体力的考验。而如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报告却明确指出:“新能源车用户对于‘续航焦虑’的话题已经脱敏。”
这一结论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是真的不再焦虑,还是用户已然妥协?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2025年10月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冲至51.6%,首次超过燃油车的48.4%。

这一历史性拐点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新能源车作为日常出行的工具。
曾经,续航焦虑是新能源车推广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如今,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精真估联合发布的《2025年10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提出,不同技术路线都能满足多样化需求。
市场对各类新能源技术的认可度也趋于均衡。

在实际体验中,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主开始尝试长途旅行。湖北宜昌的向先生今年国庆假期开着一辆纯电车,带着全家六口人完成了长达3300公里的自驾游,跨越四个省份,期间补能以“换电为主,充电为辅”,即使在出行高峰也未遭遇续航困扰。
2 续航进步:数字背后的真实体验新能源车的续航数字不断提升,这一点在各级别市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目前,国内10万元以内的A0级纯电车续航普遍突破400公里;10万-15万元级别车型续航普遍达500公里以上;20万元以上纯电轿车多款突破800公里。
但续航数字的提升并不完全等同于用户体验的改善。许多电动车车主表示,官方标称的续航里程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较大差距。
“电车的续航就像‘卖家秀’,实际用起来就是‘买家秀’。”一位车主坦言,他的车官方标称605公里续航,夏天开空调实际只能跑420公里左右,冬天更惨,开暖风加上低温影响,续航能掉到350公里以下。
续航焦虑的本质并非仅仅是里程数字,而是“不确定性”。正如一位车评人指出:“咱们怕的不是新能源车续航不够,而是心里没底,不知道实际能跑多远,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充上电,不知道遇到问题该咋办。”
3 补能突破:充电设施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补能体系的完善是缓解续航焦虑的另一关键因素。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充电设施数量已达1806.3万个,平均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充电设施超6万个。
充电技术也在迅速升级。除换电模式外,全域800V平台与5C超闪充技术可实现8-9分钟完成30%-80%电量补充。某品牌的“兆瓦闪充”技术据称可实现1秒补能2公里,进一步缩短能源补给时间。
政策层面也在持续发力。今年10月15日,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底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根据规划,2027年我国将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4 现实挑战: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尽管数据和规划令人振奋,但车主们的实际体验却仍面临诸多挑战。截至2025年10月,全国公共充电桩有380万个,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500万辆,平均每9.2辆车抢1个公共充电桩。
而且充电桩分布不均,市区多、郊区少,高速服务区看似有桩,实则经常排队或故障。
2025年国庆期间,全国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平均排队时长达到1.8小时,有车主甚至等了4小时才充上电。
一位车评人点出了关键问题:“充电桩并不像加油站那样几分钟就可以加满油,并且充电的车越多,功率越小,这时候车企宣传的800V平台、5C超充,完全用不上。”
5 技术博弈:多元路线满足不同需求面对续航与补能挑战,车企们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路线。一直聚焦纯电技术的小鹏汽车,高调推出首款超级增程车型;而靠增程式混动出圈的理想,却加速投入纯电赛道的怀抱。
这种看似矛盾的“技术对调”,实际上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透露:“油车仍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油车用户转向新能源的第一站通常就是增程。”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则坚持认为,用户从纯电技术带来的体验收益,已经大于因为加电不便带来体验损失的拐点。
理想L8最低售价:32.18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06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5.7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7.00万起 | 201辆多元技术路线并行,正成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业内专家判断,在碳中和的大目标下,多条技术路线并行竞争,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和整个产业。
6 未来展望:从脱敏到无忧,还有多远?电池技术的持续进步,将为新能源车带来根本性的变革。行业普遍认为,未来五年固态电池技术预计将从高端市场逐步向主流领域渗透,这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表现。
随着技术持续迭代、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的深化,新能源用户对续航问题的关注度有望从当前的“脱敏”状态,逐步转向真正的“无忧”体验。
有专家指出,车企与其卷续航,不如卷续航达成率,要是能把不同工况下的续航说清楚,比如根据市区、高速、冬天开空调等不同的行驶工况,在仪表盘上显示还能跑多少公里,即便不是100%准确,最起码可以让车主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当“不确定”变成“确定”,焦虑自然就少了。
从一线城市到乡村小镇,从日常通勤到跨省自驾,新能源车正悄然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技术的进步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如同两条并行的轨道,支撑着电动车行业快速前行。
当续航焦虑逐渐淡去,下一个阻碍电动车普及的会是什么?是依然不稳定的保值率,还是电池衰减的隐忧?或许,这正是行业需要关注的下一个焦点。
读者朋友,如果您是新能源车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续航体验——您是否已经摆脱了续航焦虑?
Copyright © 2025 旭威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