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境品牌发布,到底是华为「第六界」还是隐藏大招?
作者:旭威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2 14:54:03 阅读量:2711

问界的最大对手来了?

2025年底,汽车行业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华为。

启境品牌发布,到底是华为「第六界」还是隐藏大招?-1

近日,在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一个名为“启境”的新品牌正式公开亮相。它由华为与广汽集团联合打造,将打造年轻高端智能电动车,并宣布首款车型将于2026年面世。

然而,启境的诞生,也给外界抛出了一个疑问,在华为已然复杂的汽车版图中,它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它更像是鸿蒙智行家族延展的“第六界”,还是完全跳出了现有框架,开创了华为与车企合作的“第四种模式”?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回顾华为与车企合作的既有路径。过去几年,华为与车企逐步形成了三种清晰的合作模式。其一是传统的零部件供应商模式,华为向车企提供标准化零部件;其二是 Huawei Inside模式,即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但品牌和产品定义权仍属于车企,如早期的极狐;其三,也是目前声势最浩大的鸿蒙智行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设计、智能系统研发,并介入营销和销售渠道,合作车型入驻华为旗舰店,问界、智界、享界等均属此列,被业界俗称为“界”系列。

从这个角度看,由于华为与广汽的深度捆绑,部分人猜测启境或许就是继“问、智、享”等之后,华为的“第六个界”。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启境品牌媒体沟通会透露的细节,会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启境所展现的合作深度与共创逻辑,似乎正在试图冲破“界”的范畴。

超越赋能,走向共生

在鸿蒙智行模式下,华为无疑是强势的技术赋能者与合作主导方。但在启境的叙事里,“共创”两个字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核心高度。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沟通会上,用“火花迸溅”来形容双方的合作过程。“我们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因为是两个企业,有不同的文化,所以讨论过程其实是非常激烈的。可以说,用‘火花迸溅’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碰撞程度,一点也不为过。”他透露,双方团队甚至曾因技术路线之争而“拍桌子、甩门而出”。

这种火花并非负面冲突,而是深度共创的真实写照。它指向的是一种超越了甲乙方关系的合作形态。

根据官方资料,启境与华为乾崑的联合团队已实现“合署办公”,这不再是简单的项目制对接,而是组织层面的深度融合。用靳玉志的话说,是“共同决策、共同推进、共同负责”。对此,启境CEO刘嘉铭则补充道:“我们跟华为的合作就如同在一张白纸上,我们写出方案、画出蓝图,然后一起攻坚克难解决各种问题,做到真正的‘力出一孔’!”

这种“力出一孔”的状态,意味着华为不再仅仅是技术方案的提供者,更是与启境团队共同定义产品、共担市场风险的“合伙人”。其底层逻辑从我给你提供最好的技术,转变为了我们一起创造最好的产品。

两者的共同基因与极致死磕

双方反复强调的另一个共同基因,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并由此衍生出对产品极致的“死磕”精神。这不再是华为单方面向合作方输出标准,而是双方基于共同理念形成的合力。

靳玉志在分享中讲述了三个故事,生动体现了这一点。在电池安全上,他们不满足于行业标准和广汽已有的弹匣电池技术,进一步引入了华为更严苛的电芯设备测试标准,目标是“给启境汽车的安全加码”。刘嘉铭则透露,华为提出了包含144项安全设计要素和86项电池测试的“魔鬼标准”,成本高昂,但启境“照单全收”,因为“安全是它最高优先级”。

在造型与空间的平衡上,为了一个“低趴3厘米”又不想牺牲内部空间的目标,双方团队“几毫米、几毫米地去抠空间”,从座椅、底盘到前机舱盖,通过无数细微调整,最终实现了造型与空间的兼顾。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源于一个共同的信念——“不让用户妥协”。

甚至在双方最具优势的底盘调校领域,华为的数字化引擎与广汽的机械底盘底蕴发生了激烈碰撞。最终解决问题的,不是谁压倒谁,而是“找个地方安静坐下来喝杯咖啡”,理清各自长板——启境擅长硬件调校逻辑,华为擅长软件算法——进而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融合方案。

这一切都表明,启境的合作模式,核心不在于华为输出了什么,而在于双方基于共同的目标,如何将各自最核心的能力进行化学反应般的重组与融合。

究竟是“第六界”还是“第四种模式”?

从品牌归属看,启境是一个独立的新品牌,而非广汽集团旗下某个现有系列的延伸。它的命名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亲自提议,寓意“开启新境界”,这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华为色彩。将其视为鸿蒙智行生态中的一个新成员,即“第六界”,有其合理性,它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智能全家桶,也符合鸿蒙智行模式的技术特征。

然而,若仅以“第六界”视之,则可能低估了此次合作的革新性。传统的鸿蒙智行模式,尽管华为深度参与,但品牌的法律主体和主要运营责任仍在合作车企。

而启境的合作,在“合署办公”的组织形态、IPD/IPMS流程的全面引入、以及从产品诞生之初就刻入骨髓的共创基因上,展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绑定。它更像是一个由华为与广汽共同“孵化”的创业项目,而非一方主导、另一方配合的合作项目。

因此,更准确的理解或许是:启境是鸿蒙智行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一次极致探索与升维,它模糊了“界”的边界,开创了一种名为深度共创的新境。

我们可以称之为华为的“第四种模式”——它汲取了HI模式的技术全栈赋能,继承了智选模式的深度参与,但更进一步,在组织、流程、品牌内核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

同时,它也跳出了传统的主机厂-供应商或主导-被主导的二元关系,试图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利益与风险共同体。

启境品牌的诞生,不仅仅是汽车市场多了一个竞争者,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为传统制造业与科技公司在智能时代的融合,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标杆范例。正如官方资料所言,它旨在“探索出传统制造业向智能时代跨越的全新路径”。

有文说:

当然,这种模式的最终成败,还有待市场的检验。2026年,当启境的首款Dream Car真正驶入消费者视野时,一切自有公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华为通过启境,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重塑汽车产业的野心与路径的多样性。在智能电动车的牌局上,华为不仅是一位重量级玩家,更在不断尝试亲手设计新的游戏规则。(撰文丨欧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