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第一辆车,终于在长沙下线了。网友们一片热闹,有人说“刘强东终于圆梦了”,也有人调侃“这是不是‘东哥快车’要给自家快递员先用的”。但无论如何,互联网巨头亲自下场造车,确实让不少人惊讶。过去,京东靠送货送出了全国第一的物流体系;如今,它想靠造车再送自己一程。只是,这场豪赌能不能赢,还真不好说。
据传,京东这次造车是与湖南地方国企以及广汽集团合作完成,底盘、电池、智能系统都来自成熟车企供应链,京东主要负责系统集成、智能交互和生态接入。说白了,这更像是“联合制造”——京东并不亲手造发动机,而是把自己擅长的物流、仓储、供应链和电商体系嫁接进来,用平台思维造车。

现在京东搞造车,也许正是下一场颠覆的开始。京东有啥底气?很简单——它有仓、有车、有钱。京东物流全国布局,智能仓储系统和无人配送早就落地,如果再把车纳入“自有生态”,从生产、销售、运输到售后,全闭环掌握,这条链条就完整了。
当然,网友的反应也是五花八门。有调侃的,也有认真的。——“京东的太贵了,我要等拼多多造的车。”——“我在等卫龙造车,冰红茶造车。”——“意思是京东卖车,广汽造车,宁德时代出电池心。”——“我等泸州老车——五粮液车——剑南醇车。”——“你说电车门槛有多低吧。”——“听说曹清华、999皮炎平、鸿茅药酒也要进军新能源。”——“我等王守义、李锦记车。”
这些评论虽然搞笑,却点中了现实。电动车行业的确越来越“全民化”——门槛低了、玩家多了、想象空间也更大了。如今从华为、小米到百度、京东,互联网巨头都在用不同方式切入造车。而背后最重要的,不只是卖车赚钱,而是要“占领用户的出行入口”。

对普通人来说,京东造车听起来还是有点远。毕竟买车不像买手机,讲的是售后、质量、品牌信任。京东的首款车想打动消费者,还得拿出点真东西来。如果只是贴牌造车,那热闹一阵就过去;但若真能做出一台智能、实惠、服务又方便的车,说不定真能在中年人群里打开局面。毕竟,买车不图新鲜,图的是可靠、实用、省心。

从这次网友的热议也能看出,中国人对造车这件事已经越来越“看淡”了。大家不再惊讶谁造车,而是在看谁能造得实在。车不怕是谁造的,就怕造出来不接地气。现在京东迈出了第一步,未来是“真造车”,还是“造个势”,就看时间和市场怎么选了。
网友的调侃其实反映出大众心理——车企越来越多,但能赢的,只有让人信得过、用得起、修得便宜的那一批。京东的车能不能进到老百姓的车库里,还得看它愿不愿意走“拼多多路线”,而不是走“华为路线”。一场关于价格、信任和生态的较量,刚刚开始。
关注我了解最新汽车新闻。
Copyright © 2025 旭威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