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发动机集体爆发,被反超的日本车企,彻底没机会了!
作者:旭威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0 15:04:59 阅读量:190

说起中国汽车这几年的事儿,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以前一提汽车,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都是日本车,丰田本田日产啥的,省油耐用,发动机牛到不行。可现在呢?风水轮流转,中国车企在发动机技术上集体发力,直接把日本车甩在身后。

出口量也超了日本,成了全球老大。日本车企在中国市场销量直线下滑,工厂关门,员工裁员,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话说回来,这事儿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得从头说起。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资车企蜂拥而入,日本车就是其中大赢家。它们靠着发动机热效率高,省油的卖点,迅速抢占市场。到2008年,日系车在中国乘用车销量占比高达30.79%,那时候德系美系法系都得靠边站。

丰田的发动机热效率在2016年就搞到40%,全球领先,其他车企只能干瞪眼。中国车企当时起步晚,技术壁垒高,发动机基本靠进口,还得接受日本的捆绑销售,条件苛刻得像霸王条款。谁能想到,短短十几年,中国车企就翻身了。

中国汽车发动机集体爆发,被反超的日本车企,彻底没机会了!-1

关键转折点在2009年左右。中国车企开始下血本搞研发。拿吉利来说,那年他们瞄上沃尔沃,花了18亿美元收购,当时吉利一年利润才12亿人民币,硬是通过融资贷款拿下。收购后,吉利没闲着,在宁波杭州湾和成都建研发基地,工程师们拆解沃尔沃发动机,研究缸体材料、燃烧优化,从高压喷射到可变压缩比,一项项攻克。

2023年,吉利的雷神发动机热效率认证到46.1%,中汽中心盖章认可,比丰田那40%高出一大截。测试时,他们跑了上万公里,模拟各种路况,稳定性没话说。现在吉利发动机出口全球,供应链优化得成本低精度高。

中国汽车发动机集体爆发,被反超的日本车企,彻底没机会了!-2

奇瑞也玩得溜。他们走联盟路线,从2010年起和供应商联合攻关,建实验室用软件模拟燃烧过程,实车验证改了又改。1.5T和2.0T系列发动机出口到80多个国家,覆盖中东南美,适应不同排放标准。

奇瑞的鲲鹏DHT混动系统有9种模式,电机双驱动,效率提升明显。到2024年,出口超120万台,他们在芜湖基地做高温测试,解决振动油耗问题,产品通过欧盟美国认证,销量蹭蹭涨。

中国汽车发动机集体爆发,被反超的日本车企,彻底没机会了!-3

比亚迪更狠,从2010年后电池发动机两手抓。在深圳建测试中心,改进缸壁涂层减摩擦。2013年首代DM系统热效率38%,后来迭代到第五代,2024年5月发布,热效率46.06%。他们用阿特金森循环加直喷,燃料转化率升15%。

西安工厂扩产,年产能百万台。比亚迪的DM-i系统亏电油耗2.9L,满油续航2100公里,纯电混动切换自如。研发经费占营收5%以上,团队上千人,用大数据调参数,早年失败案例多,但一步步优化密封润滑,现在产品稳如老狗。

汉DM最低售价:13.78万起最高降价:4.6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03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40万车友热议二手车6.85万起 | 351辆

这些中国车企的爆发,不是靠运气,而是实打实投入。发动机热效率从33-37%追到46%以上,意味着燃料利用更好,油耗低排放少。

相比日本,中国车企开放合作,吸收全球资源,迭代速度快。吉利比亚迪奇瑞的混动技术,各有特色:吉利全速域并联,奇瑞多模式切换,比亚迪节能性能兼顾。以前日本专利卡脖子,现在中国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技术壁垒反转。

日本车企呢?他们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早期靠专利垄断,封闭不合作,导致电动化转型慢。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超50%,日本还在油车上纠结。2024年,日本车在中国市场份额掉到11.2%,下滑3.2个百分点。

丰田销量小幅跌,本田滑30.9%到85.2万辆,日产降12.23%到69.7万辆。日产中国区从2019年154万辆跌到2024年69万辆,丢了85万辆市场。

中国车企价格战打得猛,新能源产品性价比高。日本车降价也救不了销量,还拖累利润。日产上半财年净利润跌93.5%,丰田第三季度营业利润降20%。

他们反应迟钝,电动产品少,bZ3卖了5万多辆,但整体不行。工厂关门潮来了:日产2024年6月关常州厂,减产能10%,11月裁9000人。本田10月关广州厂,11月关武汉厂。丰田也调整,计划2025年推铂智3X、bZ3C,但晚了点。

凯美瑞最低售价:13.38万起最高降价:4.0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88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73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09万起 | 2014辆

出口数据更扎心。2023年中国出口491万辆,超日本成为第一。2024年中国585万辆,增长19%,日本421万辆,降5%。

2025年中国预计550万辆,继续领先。日本本土销量2024年降7.5%,认证丑闻影响生产。中国车出口新能源占比高,2023年120万辆,增长77.6%。比亚迪在日本卖2223辆纯电车,超丰田本土纯电销量。

日本车企想翻盘?难。本田日产2024年12月签备忘录,谈合并到2026年,共享电动平台电池软件,降成本提速。

但中国车企已占先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61%,增长8.6%。日本坚持封闭,忽略市场需求,纯电混动布局慢。东南亚市场也被中国抢份额,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系份额下滑。

话说回来,日本车企的教训是,技术领先不是永恒,得不断进步。以前他们用专利堵路,现在自己被堵。中国车企靠合作创新,发动机集体爆发,出口全球。未来呢?2025年中国车市淘汰赛加速,新能源主导。日本如果不赶紧转型,彻底没机会。

日产的N7轿车2025年上,丰田PHEV产品来,但竞争激烈。中国品牌如比亚迪吉利奇瑞,已在海外建厂,供应链全球布局。谁笑到最后,看行动。

总的来说,这场较量,中国车企赢在速度和开放。日本车企,醒醒吧,别再自大了。汽车行业变化快,守旧就出局。

中国发动机技术反超,不是吹牛,是数据说话。日本得学聪明点,合作共赢,大家一起推行业前进。要不然,真的彻底没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