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索(CASO)汽车调查:4S店90%的满意度,其实是个陷阱
作者:旭威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3 01:36:10 阅读量:6905

前几天,我和一位车企的老友在一家咖啡馆小聚。(江苏汽车密采)(浙江汽车4S店暗访)(成都汽车销售神秘顾客)落地窗外车流如织,他望着街景忽然感慨:"现在的车,真是越来越难卖了。"

我搅动着杯中的拿铁,等他继续。

"十年前,我们比的是发动机参数、变速箱挡位、底盘调校,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苦笑着摇头,"可现在呢?比的都是屏幕尺寸、芯片算力、智能驾驶级别。更让我困惑的是,用户要的好像不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作为在汽车行业调研领域深耕多年的从业者,我完全理解他的困惑。这也引出了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话题:当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我们该如何读懂用户那些未曾说出口的需求?

卡索(CASO)汽车调查:4S店90%的满意度,其实是个陷阱-1

记得去年夏天,我们团队接到了一个特别的项目。某车企的新款智能座舱在问卷调研中获得了90%的用户满意度,但实际使用率却低得惊人。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决定深入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

在一个闷热的午后,我跟着一位车主体验了他的日常通勤。当他说"有点闷"时,系统只是机械地报告当前温度;当他说"想听点提神的",语音助手却回应"无法理解您的指令"。我注意到他脸上转瞬即逝的无奈表情——这个细微的表情,在之前的实验室访谈中从未出现过。

回到办公室,我们通过AI情感分析技术对大量语音交互数据进行了深度挖掘。结果令人震惊:超过40%的用户在使用智能语音时,声线中带着不易察觉的紧张,语速中藏着细微的急躁。这些隐藏在声音背后的情绪,在传统的满意度问卷中完全无法捕捉。

这个发现让我们意识到,用户说的"满意"往往只代表基础功能达标,而他们内心深处渴望的,是一个真正懂自己的智能伙伴。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用户需求,我们开始走出实验室,走进用户的真实生活。去年秋天,我们跟随三个家庭进行了周末自驾游调研。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个家庭:在整个两个小时的行程中,坐在副驾的妈妈先后七次侧身去够后座的零食袋。由于中控台设计复杂,她每次都需要解开安全带,费力地扭转身体。

在事后访谈中,当我们问及对储物空间的满意度时,这位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还行"。她早已习惯了这种不便,甚至不认为这是车辆设计的问题。这个发现最终促使该车企重新设计了中控区域——而这样的洞察,仅靠传统问卷是永远无法获得的。

在数字化时代,用户在网上留下的海量数据也成为我们理解需求的重要窗口。我们曾为一家新能源车企分析"续航虚标"的投诉,发现南方用户更多表现出"充电焦虑",而北方用户则主要是"冬季续航焦虑"。这两种不同的情绪需要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南方需要完善充电网络,北方则需要更好的电池热管理技术。

通过这些案例,我想说的是:汽车行业的竞争正在从"参数比拼"转向"体验竞争"。能够读懂用户未说出口的需求,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能力。

那么,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们该如何提升这种能力呢?基于卡索(CASO)汽车调查多年的研究实践,我总结出三个建议:

第一,走进真实使用场景。 在实验室里,用户往往会给出理性、克制的反馈。只有当他们放松地处在真实使用环境中,那些细微的不便和潜在的需求才会自然流露。

第二,善用情感分析技术。 传统调研往往过于依赖用户的主动表达,而现代的情感计算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声音、表情、文字中的细微变化,捕捉到用户自己都未必意识到的真实感受。

第三,保持跨界思维。 今天的汽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它同时是智能终端、生活空间、社交载体。理解汽车用户的需求,也需要我们借鉴互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用户体验研究方法。

回到开头的故事,当我向朋友分享这些见解后,他若有所思:"所以,你们不是在简单地做调研,而是在搭建通往用户内心的桥梁?"

这时,窗外一辆新车驶过,驾驶座上的年轻人正与车载语音愉快互动,脸上带着舒心的笑容。这个画面,或许就是对我们工作价值的最好诠释:当科技真正读懂人心,出行就不再只是空间的移动,而成为一段段充满理解和温度的旅程。

在这个汽车被重新定义的时代,能够听懂用户未说出口的话,既是最犀利的商业智慧,也是最温暖的人文关怀。而这,正是我们卡索团队每天都在努力的方向。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