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
作者:旭威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09 20:44:02 阅读量:9987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是群英荟萃!

比亚迪、零跑们卖车卖到手软,众多新势力们也忙着扩产交车。

可谁能想到,曾经被捧为“造车新星” 的拜腾,却走出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

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1

当初“干掉特斯拉”的口号震天响,结果如今工厂杂草丛生……

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2

风光开局的拜腾

拜腾汽车的起点,比很多同行都要高。它由原宝马集团副总裁毕福康和原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联合创立,这样的创始团队背景,让它从一开始就自带光环。

成立初期,拜腾的前身FutureMobilityCorporation就获得了和谐汽车、腾讯、富士康等企业的联合投资,其中和谐汽车持股比例最高,这为拜腾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3

BYTON M-Byte最低售价:暂无报价图片参数配置暂无报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3246车友热议二手车暂无

随着发展,拜腾的融资之路也十分顺利。A轮融资就获得了2.4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盛屯集团等,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南京工厂建设和技术研发。

到了B轮融资,拜腾更是创下了当时新造车企业单轮融资纪录,获得5亿美元投资。

这一轮的投资方阵容更为强大,有一汽集团、启迪控股、宁德时代、江苏一带一路投资基金等。

一汽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不仅注资,还与拜腾在平台技术、零部件采购等领域展开合作。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为拜腾保障了供应链稳定性。

江苏一带一路投资基金则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其的支持。

在获得巨额融资后,拜腾的发展蓝图也逐渐清晰。

它计划在南京建设1200亩的生产基地,投资规模达到110亿,规划年产能30万辆。

同时,拜腾还进行了全球化布局,在美国硅谷设立了研发中心,在德国慕尼黑设立了设计中心,一副要打造国际化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的架势。

为了获得生产资质,拜腾还以1元价格收购了一汽华利100%股权,不过同时也承担了其8亿元债务及5462万元职工薪资。

小米SU7最低售价:21.59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07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30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6.68万起 | 957辆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

然而,这场看似顺风顺水的开局,却并未转化为产品落地的成果。拜腾在巨额资金和宏大规划的支撑下,产品推进之路却屡屡受阻。

在产品推进方面,拜腾曾计划推出M-Byte车型,但这款车型的量产计划却多次搁浅。

早期在CES展会上,拜腾为了吸引关注,直接花30万美元空运实车参展,展完再海运回来,来回一折腾就花掉了一家中型车企半年的研发预算。这种高调的展示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进展,M-Byte车型始终未能实现量产。

与此同时,拜腾在工厂建设上花费了大量资金。南京的生产基地规划投资110亿,虽然实际投入没有达到这个数字,但也占用了巨额资金。

工厂按照较高的标准进行建设,包括设备采购、厂房建设等都花费不菲。然而,这座花费巨资打造的工厂,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拜腾的全球化布局也增加了不少运营成本。硅谷研发中心和慕尼黑设计中心的设立,需要承担当地高昂的人力成本和运营费用。

虽然全球化布局有助于吸引国际人才和获取先进技术,但拜腾并没有将这些优势有效转化为市场优势。各个中心之间的协调沟通也可能存在问题,导致研发效率低下,未能及时将技术成果应用到产品上。

后来,拜腾也曾尝试推进C轮融资,目标规模5亿美元,计划引入一汽集团、南京市政府产业基金、韩国供应商MyoungShinCo.、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等,但受资金链断裂和疫情影响,C轮融资最终未能完成,仅一汽集团签署了投资协议,但资金并未到位,这使得拜腾的量产计划彻底陷入困境。

从成立到最终破产,拜腾累计融资超过84亿元,这样一笔巨额资金,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以支撑企业开展多个重要项目。但在拜腾这里,这些钱却没能换来一辆量产车。

在资金使用上,拜腾的研发投入占比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84亿融资中,真正砸进研发的只有11.5亿,占比还不到15%。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领域,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拜腾在这些关键的核心研发上,投入却显得有些"吝啬",这也为其后续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拜腾破产后,南京生产基地连同其他资产一起以8.18亿元的价格被拍卖,甚至连当初工厂里买的高尔夫球车都只值九千多块,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正比。

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

拜腾在造车核心业务上进展缓慢,资金也日益紧张。作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此时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核心业务尚未取得突破,资金状况本就不容乐观。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内部却曝出了令人震惊的开销问题,其中员工零食采购费用高得离谱。据披露,拜腾在北美办公室为300名员工采购零食,仅仅三年时间就花了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按照这个数据计算,平均下来每人每天要吃掉450元的"快乐预算",这样的零食开销标准远超一般企业的水平。

要知道,对于很多普通上班族来说,一天的餐费可能都达不到这个数字,而拜腾员工在零食上的花费却如此惊人。

这些零食并非普通的平价零食,而是包括了进口巧克力、精品咖啡、手工饼干等高端食品。每天,员工都能享受到这些精致的零食,嘴巴倒是没亏,但企业的资金却在这样的开销中早早见底。

如此巨额的零食开销,无疑加剧了公司本就紧张的资金压力。

这一情况被曝光后,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很多人对于拜腾这种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方式感到不解,在核心业务还没有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却在员工福利方面如此"大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在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上存在严重问题。

被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

拜腾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引发了权威媒体的关注,央视对拜腾的情况进行了点名批评。

央视直言拜腾"烧钱如流水",指出其在获得巨额投资后,未能有效推进产品研发和量产,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央视的点名批评成为了压垮拜腾的最后一根稻草。

点名之后,拜腾的融资渠道彻底断裂,原本有意向的投资方纷纷选择撤资,没有人再愿意为这样一家资金使用混乱、业务进展缓慢的企业注入资金。

拜腾的资金链完全断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挽救企业,拜腾也曾尝试寻求合作。

与富士康的合作被视为拜腾最后的救命稻草,三方签署协议,富士康承诺提供制造技术和产业链资源,计划在2022年量产M-Byte车型。

但遗憾的是,富士康并未实际注资,仅仅提供技术支援无法解决拜腾的资金缺口,这次合作最终在2021年底终止,拜腾的量产计划再次搁浅。

在多方努力无果后,拜腾只能走向破产的结局。

2021年7月,拜腾关联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被申请破产重整;2023年6月,法院正式受理破产清算。

在破产清算过程中,拜腾的生产资质因破产被工信部注销,南京工厂逐渐闲置,技术团队也随之解散。

部分专利和设计被法拉第未来等企业收购,创始人毕福康后来加入了法拉第未来,而戴雷离职后则未再涉足造车领域。

2025年4月,南京知行系资产以8.18亿元拍卖,但买方身份未披露,可能涉及地方政府或产业资本接盘。

曾经风光无限的拜腾汽车,就这样以一种令人唏嘘的方式落幕。

结语

拜腾的案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它的发展历程表明,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仅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更是技术密集型和管理密集型行业。仅仅依靠巨额投资和光鲜的团队背景,并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

84亿的融资规模,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笔足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资金,但拜腾却因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研发投入不足、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最终未能造出一辆量产车。

战略投资者的介入虽然能带来一定的资源,但如果不能平衡好各方利益,反而可能影响企业的决策效率。

BYTON M-Byte最低售价:暂无报价图片参数配置暂无报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3246车友热议二手车暂无

地方政府的产业基金和政策扶持也无法替代市场化融资,企业最终还是需要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拜腾的兴衰,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提醒着后来者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资金的合理使用、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内部管理的规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