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总传“比亚迪从销量神话要变倒闭预警”,这话实在太夸张了。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比亚迪2025年确实遇到了成长中的烦恼,但绝非“不行了”。看三季度财报和行业数据就知道,它的困境本质是中国新能源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今天就用大白话把核心难题说透,不夸大也不回避。
先摆几组实打实的数据,都是财报和权威机构公开的,没半点水分。2025年三季度,比亚迪单季销量同比下降1.8%,这是2022年以来首次出现单季下滑,虽然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还涨了18.6%,但和2024年41%的增速比,放缓得很明显。盈利压力更突出,三季度毛利率只有17.6%,同比降了4.3个百分点,净利润直接暴跌32.6%,创2020年以来最大跌幅,前三季度净利润233.3亿元,还没研发投入多——同期研发花了437.5亿元,同比涨了31.3%。

库存也有点压力,三季度末存货余额超1500亿元,全行业库存系数在10月升到2.5个月,新能源汽车库存超百万辆,经销商资金链承压。不过好消息是,海外市场成了“救命稻草”,前三季度海外销量70.16万辆,同比增速远超国内,只是利润贡献率还不到10%,远低于国内市场。这些数据说明,比亚迪不是在走下坡路,而是卡在了四个关键节点上。
第一个坎,市场增长见顶,政策红利退坡。2025年10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首现同比零增长,渗透率已经冲到55.9%,接近市场饱和临界点。更关键的是政策支持减弱,2025年补贴退坡30%,2026年起新能源车购置税还要从减半征收恢复到正常税率,以30万元的车为例,购车成本要增加1.5万元,中低端市场需求受冲击最大。
前期价格战也留下了后遗症,之前比亚迪秦PLUS DM-i降到6.98万元刺激销量,导致用户对“进一步降价”的预期越来越强,很多人选择持币观望。再加上以旧换新补贴的边际效应递减,虽然2025年补贴申请量超500万份,但实际拉动消费的效果越来越弱,整个市场的需求都变得疲软。
第二个坎,价格战压缩利润,成本压力没减轻。现在新能源市场竞争太激烈,为了保住市场份额,比亚迪只能加入价格战,主力车型如宋PLUS通过现金优惠、置换补贴等方式让利,单车利润被压到了冰点。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均价已经降到15.5万元,中低端市场本来利润就薄,这么一来盈利空间更窄了。
成本端也不省心,虽然锂价同比跌了8.3%,但钴价因为刚果(金)的出口禁令,在三季度暴涨到30万元/吨,环比涨了20%。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的40%左右,原材料价格反弹直接侵蚀了利润。而且为了跟紧行业趋势,比亚迪在智能化上的投入越来越大,比如“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的单车成本就增加了约1万元,这些投入短期内很难转化为产品溢价。
第三个坎,智能化转型滞后,高端市场被挤压。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竞争,但比亚迪在这方面明显慢了一步。它的DM-i混动系统确实能打,占了总销量的60%,但智能化配置跟不上竞品。比如“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虽然下放至10万级车型,但城市NOA功能仅限少数版本,还没大规模应用,而小鹏XNGP已经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在生态闭环上也有差距,特斯拉靠FSD构建了软件生态,华为依托鸿蒙系统整合车家互联,而比亚迪的车载系统和手机、家居场景的联动比较弱,用户黏性不足。数据积累和算法迭代也跟不上,特斯拉日均数据采集量超1亿英里,比亚迪在这方面还有不小差距,导致智驾体验不如竞品,高端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
第四个坎,全球化遇阻,贸易壁垒难突破。海外市场虽然增长快,但面临的挑战一点不少。地缘政治风险越来越突出,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启动了反补贴调查,一旦裁定成立,比亚迪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可能从现在的12%下滑到8%。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要求电池组件本地化率超55%,也进一步限制了出口。
而且海外业务目前还是“赔本赚吆喝”,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量47万辆,但利润贡献率不足10%。海外工厂建设初期投入大,比如巴西、匈牙利的工厂,还要应对本地化生产、法规适配等问题,短期内很难盈利。品牌溢价也不够,比亚迪在海外主打性价比,车型均价约2.5万欧元,只有特斯拉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的一半,想摆脱“低价标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比亚迪不是坐以待毙。它一直在加大研发投入,第五代DM技术已经实现油耗再降10%,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2.6L,电动化核心技术还在不断突破。在业务布局上,电子业务的智驾产品渗透率在提升,悬架产品开始规模化应用,零部件业务里的液冷散热和电源产品需求旺盛,可能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比亚迪的困境也是所有头部车企的共同挑战。未来3-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与生态竞争,谁能在智能化、全球化、基础设施上构建起护城河,谁就能站稳脚跟。比亚迪现在的“坎”,其实是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最后再总结一下:“倒闭预警”纯属危言耸听,比亚迪只是在行业转型期遇到了增长瓶颈。它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随着技术投入逐步转化为竞争力,海外市场慢慢实现盈利,相信这些难题都会逐步解决。
你觉得比亚迪能顺利跨过这些坎吗?你看好它的智能化转型和全球化布局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大家一起交流参考。
Copyright © 2025 旭威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