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汽车产销分别为335.9万辆和332.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5%和3%,同比分别增长12.1%和8.8%。
在产销量双双突破330万辆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首破50%。据统计,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7.2万辆和17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汽车新车总销量的51.6%,反超燃油车。

以上是双十一最新的数据,看完数据,我感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是被精心设计过的模式。通过技术革命、能源战略还有消费心理三重攻势,把燃油车的退路早已被封死。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跨国公司在中国通过合资企业,拿走了利润大头,但即使如此,核心的技术还是锁在境外。据统计,一辆合资车企的利润中,外企通过技术授权、品牌溢价和核心零部件供应,拿走了60%以上。
而我们主要赚取的是制造环节的微薄利润。更残酷的是,专利:全球汽车专利中,发动机、变速箱相关专利,超过80%掌握在德系、日系、美系等传统汽车巨头手中。我即使要发展油车,在别人的赛道上,用别人的规则跑赢别人,太难了。
但是这么多年的制造,我们得到了什么?就是完整的供应链系统。但即使如此,我们也只能造出最好的外壳,却造不出最值钱的"心脏"。

直到2020年,我们自主品牌在油车,在高端车型市占率不足10%。这条路,不光难走,而且确实走到了尽头。
二、电动化:换道超车电池、电机、电控。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
从全球来看,我们掌控了动力电池领域70%以上的产能,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在电池技术上已领先日韩半代。电机、电控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0%,这在燃油车系统里是不可想象的。
还有更关键的,就是成本优势。动力电池价格在过去十年下降了80%以上,这一速度远超摩尔定律。正如行业报告所指出的,随着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成本下降,新能源汽车正在快速向与燃油车平价的目标迈进。
另外,相比4s店,造车新势力采用的直营模式,更大幅压缩了流通成本,毛利率甚至已经超过传统经销商模式。
三、能源安全:我们的石油是需要进口的石油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能源安全,我们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连续多年超过70%,其中超过30%的石油消耗用于交通运输领域。
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命脉,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别人手里。据测算,国际原油价格每波动10美元,中国GDP就会相应波动0.1个百分点,注意!这还是在和平时期。
而发展新能源,本质上是用电替代油。我们的电的优势,嘿嘿,就相当巨大了,这个领域,我们自己说了算。
我们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光伏、风电、水电装机规模均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足够支撑整个欧盟的用电需求。更重要的是,电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全球无出其右。搞
光伏、搞风电、搞水电,当每一辆电动车都变成一个移动储能单元,整个国家的能源韧性都将被重塑。
四、政策推手:那双"手"有多强?这十几年,从巨额补贴到购置税减免,政策就是最大的推手,没有政策扶持,很多资本不会注入,打工人也不会加入这个行业,产业更不会快速发展。我来说说这个力度多猛:
财政补贴:2009-2022年间,财政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总额超过2000亿元,直接催生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税收优惠: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单车最高可省3万元,这相当于直接降低了15%的购车成本。双积分政策:传统车企每生产一辆燃油车就要承担负积分,必须用新能源车的正积分来抵消,这倒逼大众、通用等巨头不得不向电动化转型。基建狂魔:2023年全国充电桩保有量超过600万台,是2015年的60倍,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五、50%拐点:消费心理的"核裂变"50%这个数字,在统计学上只是个普普通通中位数,但在消费心理学上,它是一个超级拐点。
人都是群居动物,随大流是刻在基因里的安全感。几年前,你开个电动车回家过年,亲戚们会围着问:这玩意儿靠谱吗?冬天掉电咋办?跑长途是不是要命?
但是现在咧,你如果刚提了一辆新的燃油车,亲戚们可能会问:怎么不买电车啊?那个XXX的电车不是才十来万,配置还高,还省油省钱。
这种转变是致命的。当一个社会中,一半的人都在做某件事时,这件事就从另类变成了主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新事物采纳率达到50%后,剩余人群的决策时间将缩短70%以上——因为他们不再想“要不要尝试",而是想“为什么还不加入"。
主流和非主流的身份,一夜之间调换了。
宝马X7 PHEV最低售价:暂无报价图片参数配置暂无报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2084车友热议二手车暂无六、格局已定,但远未到决战之时当然燃油车不会立刻消失,会退守到比如特定的人群需求市场。
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维度:全球化围剿下的产业主权争夺。
比如新能源汽车,车是卖出去了,利润真的握在咱们手里吗?游戏规则真的由咱们定吗?并没有。
欧洲以前是我们出口的“黄金市场",但是现在,2023年启动反补贴调查,2024年直接甩出临时关税,最高加到38.1%!比亚迪、吉利、上汽全都无法幸免。
小米YU7最低售价:25.35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03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8.4万车友热议二手车23.50万起 | 438辆美国更TM吊!《通胀削减法案》直接写明:要想拿补贴?电池原料不能来自中国!
更憋屈的还有,很多国家不只要你的车,还要你的工厂、你的技术、你的产业链。比如印尼就表示:想拿补贴?必须在本地设厂,达到国产率!
土耳其更狠:不来建厂,想直接卖整车,加税加到你哭!
但我们不能不孤注一掷,因为这一局竞赛,根本不只是"卖车",而是争夺下一代工业体系的主导权。 电车背后是能源、是智能技术、是高端制造、是国家竞争力的重新洗牌。如果我们不全力押注电动化,将来可能连自家市场都守不住。就像手机系统,一旦别人定了标准,你就只能跟着走。
有专业人士预测,2030年中国车市将形成"433"格局——40%混动车,30%纯电车,30%燃油车。但这也有个前提:咱们得在规则制定上有话语权。
不然就算技术再牛,也只是嫁衣神功,服务了别人。
SO燃油车不会立刻消失,它会退守到情怀玩家、特定商用、基础设施孤岛等细分市场。当产业链优势不可逆地倾斜,燃油车的丧钟,不是明年,不是后年,而是此刻,已在回响。
只不过,新能源这场胜利能否从国内走向全球,能否从规模优势转化为利润优势,能否从产业链完整走向技术标准制定,才是下一个十年真正的考验。新能源掀桌成功,不等于稳坐牌桌。
油车末路已成秋,
电车洪流不可收。
莫道掀桌全局定,
出海争雄事未休。
#新能源##电车##油车##新能源汽车#
Copyright © 2025 旭威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